欢迎访问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官方网站!

《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·拉萨编》连载(之三十六)| 浩气存高原

日期:2024-11-22

阅读量:91

编者按



     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”在纪念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之际,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孔繁森精神,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继《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·阿里编》之后,推出《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·拉萨编》,通过对53位孔繁森同志生前同事好友的采访,还原了孔繁森在拉萨艰苦奋斗的历程,为广阔的初心践行之路添一抹红色。
     本期发布的是本书连载内容(之三十六):《孙奎新浩气存高原》,敬请品读。


浩气存高原



口述人:孙奎新,曾任西藏自治区五交化公司物价科科长

采访组:洪亚彬 刘建国 李菲

采访日期:2014年4月22日

采访地点:滨州


高原初遇好“三哥”

我和孔繁森是1988年一起援藏时认识的,当时山东援藏队一共 32人,他是我们的带队领导。我们先坐火车到成都,简单休整后,10 月26日从成都坐飞机到西藏。下飞机之后,很多队友高原反应严重,连搬行李的力气都没有。孔繁森一边协调同志们相互配合,一边主动帮很多同志搬行李,他身强体壮,毫不惜力,同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、鼓舞着大家。我们在西藏自治区招待所住下后,他又到各个房间了解我们的高原反应情况,嘱咐大家尽量少活动,早些休息。

我们在自治区招待所住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,前三天都在休息,几乎没活动。到吃饭的时间,孔繁森总是热情地招呼我们大家,不落下一个人。大家初来乍到,高原反应比较厉害,再加上对陌生环境不适应,难免有些紧张。孔繁森就给我们讲述他第一次援藏的经验及注意事项,化解了我们的恐惧和担忧。

山东援藏队留在拉萨的有十几名同志,大都是去和原职务对口的单位,我去了西藏自治区五交化公司。初到拉萨,我们生活上不太适应,认识的人也不多,所以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到孔繁森那里去,特别是我们几个年轻人。当时我27岁,比我年龄小的还有三四个同志,中午我们就在他那儿做饭,他家门的钥匙放在哪里我们都知道。很多时候晚上我们不走,就住在他那里,三四个人挤在一张床上睡,他从来没有不耐烦过。


苦中作乐振精神

后来大家熟络起来,我们都叫他“三哥”。1989年,进藏后的第一个春节,我们在“三哥”宿舍里聚会。他告诉我们:“省委组织部给我们送来了慰问信,还汇来了 300元钱,我们好好乐和乐和。”他唱了一首《亚非拉人民要解放》活跃气氛,唱得非常认真,情绪高亢。那次聚会其乐融融,同志们感觉像在家里一样,直到他去世我们才知道,那 300元钱是他自己掏腰包的。当时,我听着歌,读着省委组织部的慰问信,不由得热血沸腾,更加懂得了援藏工作的意义与使命,也明白了“三哥”为什么瞒着家中八旬老母二次援藏。这里的生活很艰苦,但是有党组织的关怀,有着给人以力量的歌声,还有什么苦可言呢?

自那以后,每逢节日聚会,大家总让“三哥”再唱一遍《亚非拉人民要解放》,这成了一道不可少的“佳肴”。最难忘的歌还有《驼铃》,当我们圆满完成三年援藏任务、即将返回山东时,“三哥”再次以歌声为我们饯行:“战友啊战友,亲爱的弟兄……”三年来,他的歌声驱走了我们生活中的不适与思乡的惆怅,让我们体会到了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团结、特别能奉献”的老西藏精神,给我们深深的触动与鼓舞。


心存大爱利他人

大家都知道孔繁森是个大忙人,但谁若是病了、有事了,他准会像“及时雨”一样出现。有一次我骑自行车把脚崴了,没跟他说,结果周一上班时,他就给我打来了电话,问我怎么了。我说没事儿,他说:“没事儿你怎么周末没有过来?”下班回到宿舍后,他提着一兜子罐头、鸡蛋就来了,一进门看见我脚还没有消肿,心疼得一直埋怨:“这周末没见着你,我就知道你肯定有事,怎么不告诉我,最起码我能照顾照顾你吧?”

他就是这样,记挂、关心着每一个人,我们几个谁有头疼脑热,只要他在拉萨,一定会来看望。在我们心中,他没有领导架子,是一位平易近人、和蔼可亲的兄长。工作上,他是我们的指明灯;生活上,他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们的好大哥。2014年清明节,我为他写下一首诗,遥寄我对“三哥”的无尽思念,愿他的在天之灵得到告慰!


忆繁森
——写在孔繁森逝世二十周年清明之际

人之巨擘孔繁森
益友良师情意真
两袖清风不为己
一身正气利他人
老吾老共百姓老
心连心同群众心
二次援藏艰与苦
高原魂系浩然存





走进孔繁森精神

教学基地

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

关闭

Copyright © 2022 版权所有: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 www.kfsjsjxjd.cn

地址: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政府驻地北2.5公里处 鲁ICP备19061134号-2

电话:0635-7218001   邮箱:kfsjsdxjyjdfwzx@163.com